Category: Media & Interview 媒體及訪問
City Dress Up 樂坐其中
輪胎,能?
(原文刊今期《號外》DESIGN POST) 輪胎,能? 站在天台,眺望對面垃圾站,大量廢棄車胎,堆疊成兩層樓高。 黑如漩渦的一座小山,藝術裝置似地,然而轉眼就要整批送到堆填區活埋,永不分解。 這是土瓜灣社區的日常地景。有人看著車胎,反一反白眼,嘀咕幾句環保政策的不濟;亦有人選擇走進去,爬上小山,把車胎拾回──試著還它們一個可用之途。 那是「軸物行者」的成立動機。 這組織於2015年夏天出現,其網站這樣寫道:「我們對隨手可得的廢棄輪胎,應該有怎麼樣的想像?……而今時今日,如果沒有一點大膽的想像與創意,那我們只能斷言的說,那只是鳩做。」
新聞透視 【顛覆.創新】
2016 年 1 月 6 日 專題訪問 [iframe id=”https://www.youtube.com/embed/ReBvjiIagzY?list=PLRvadtayn4J6TjJ0IN-5j-L9Sh4EsldXi”]
【E Weekly 訪問】升級再造。轆轆無窮
感謝 E Weekly ,新嘅紙媒為我哋做咗個訪問,Elyse 嘅認真介紹! 升級再造。轆轆無窮。確實係,只要有創意同埋肯嘗試,乜嘢bike 都可以造出來。 ******* Interviewed by EWeekly Interviewed by EWeekly
MAKER 時代 ,Not Just Make for Fun
2016 Maker 時代。慶幸我們也是一份子。 近年來「自造者運動」在各地興起, Maker(自造者、創客)強調實踐創意、解決問題的精神也於香港續佔形成了風氣。從事單車創作的「軸物行者」就是要對作為Maker 作出回應。 我們「軸物行者」團隊由核心成員,單車發明家Gary 帶領,為早前 Maker Faire Hong Kong 2015 設計及製作了「電批三輪小車」系列,並展示於場地中,給到場的觀眾試駕。而「電批三輪小車」,即由無線電批鑽作為動能以驅動車上預設的齒輪令其產生驅動力,作為一般單車以腳踏驅動車身的另外驅動力,與Gary 先前發明的「第八號混能車」以Hybrid 雙驅動三輪車的原理相類同。其實,「電批車」的概念並不是新鮮事,在外國已有不同的創客設計出類近的概念產品。而我們,則希望將其創新優化,成為 香港發明「電批車」的先行者。為的並非為了將其商品化,而是探索作為代步工具於香港那細小挾窄而密集的香港的可能性。 感謝Shirley 找上我們,期待我們作為「非文青生活品味類」 Maker 能夠為香港Alternative 的生活放式作出更有力的回應。
專題報導 :TVB 新聞透視 : 2016.01.06 – 顛覆.創新
TVB 新聞透視 : 2016.01.06 – 顛覆.創新